第二次青藏科考揭開白牦?!吧硎乐i”
19日,記者從青海省青藏科考服務中心獲悉,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務五“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蘭州大學劉建全團隊與中國農科院蘭州牧藥所等單位合作,共同揭示了家養牦牛廣泛遺傳滲入導致的表型變異。相關研究結果已在《自然·通訊》期刊在線發表。
團隊通過對家養牦牛所有品種的采樣、多次到青藏高原無人區進行野外科學考察,對自然死亡野牦牛進行了材料收集,也對分布于青藏高原之外的歐洲野牛和美洲野牛進行了材料收集。團隊對以上收集的所有材料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和重測序等,并通過構建牛屬物種圖-泛基因組,結合群體數據,獲得了牛屬物種的高質量結構變異數據集;首次將環境適應性、馴化過程和雜交滲入來源的基因組結構變異進行了區分,新鑒定了一批牦牛高原環境適應和馴化相關的關鍵基因和等位結構變異。特別是發現90%左右的家養牦牛,通過遠緣種間雜交滲入,擁有來自黃牛的結構變異,占其基因組約1%—5%,并且決定了家養牦牛的很多表型。該過程中,人類將花黃牛引入到青藏高原后,家養牦牛和黃牛在共同放牧過程中,主動或被動的種間雜交導致了花牦牛的出現,花牦牛再通過突變產生了白牦牛。
第二次青藏科考任務五團隊在三江源地區開展白牦??茖W考察。青海省科技廳供圖
據悉,該研究揭開了白牦牛身世之謎,表明牦牛和黃牛在青藏高原上構成了一個非常復雜而又獨特的進化研究系統,涵蓋了三個主要的進化驅動因素:環境適應性選擇、馴化過程中的人工選擇和物種間的雜交滲入;同時該研究也表明遠緣種間雜交能同時導入更多基因、產生更多遺傳變異和有用表型,仍應作為轉基因和基因編輯時代最重要的育種手段。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亞洲高山區降水變化將受何影響?中外科學家合作研究解析機制
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亞洲高山區既是氣候變化敏感區,又是生態環境脆弱區,其未來將“變干”還是“變濕”、降水變化受何影響等議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 [詳細] -
科技創新給雪域高原帶來安康
金秋的西藏,正值豐收季節。陽光下,廣袤的農田如金黃色的海洋。青稞和油菜籽層層疊疊,雪域高原處處呈現繁榮昌盛的美好畫卷。 [詳細] -
三江源源頭地區生態保護搭乘5G“網絡高鐵”
如今,5G網絡已深入三江源源頭腹地,在信息通信技術的加持下,為三江源生態保護消除了數字鴻溝,鋪就了“網絡高鐵”,青海正在向世界展開一幅保護“中華水塔”的數智新畫卷。[詳細]